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透析週報288期】心房顫動(af)病人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PCI)後的藥物治療 ----應用在慢性腎臟病或透析病人的考量

Ø  關鍵字:傳統服抗凝(VKA, Warfarin),新一代的服抗凝(NOAC, non-VKA oral anti-coagulant或稱DOAC,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P2Y12抑制劑(目前台灣臨床上常用Clopidogrel與Ticagrelor),雙重抗血小板藥物(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併用阿司匹靈(aspirin)與一種P2Y12抑制劑)

Ø  2019/6/19 JAMA Cardiology刊出一篇包含4個大型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總病人數達10026人的統合分析報告,探討房顫動(af, atrial fibrillation)併冠狀動脈疾病病人因急性冠心症或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PCI,即常聽到的氣球擴張術(PTCA)以及支架置放術(Stent)等處置)後較適當的藥物治療選擇。該報告結論:相較於使用傳統服抗凝(VKA, Warfarin)加上雙重抗血小板藥物(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的用藥組合,使用NOAC加上P2Y12抑制劑併發出血的風險明顯減少。這種不包含阿司匹靈(aspirin)的NOAC + P2Y12抑制劑的組合不但比包含阿司匹靈的組合(即VKA + DAPT或NOAC + DAPT)有較低的出血風險,也同樣能達到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的治療效果,並且主張應該避免使用VKA + DAPT這類藥物組合

Ø  慢性腎臟病(CKD)病人併發出血、血栓栓塞、心血管合併症、房顫動的風險較常人來得高,而且風險隨著腎功能衰退而上升,特別是透析患者,因此當考慮用抗凝劑或抗血小板藥物來治療和預防血栓栓塞時,藥物療效與伴隨的出血風險兩者必須權衡。林世杰醫師曾分別在腎友週報197期及274期介紹『房顫動的腎友適合使用口服抗凝(Warfarin)預防中風嗎?』及『新一代服抗凝DOAC』,點出(1)若沒有絕對必需使用傳統服抗凝(VKA, Warfarin)的條件,則不建議透析患者使用此藥,(2)對透析患者而言,新一代的4種服抗凝(DOAC)當中,Apixaban也許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Ø  不同於歐洲與加拿大,美國FDA核准Apixaban用於CKD第5期及透析病人(見下圖,出自AJKD November 2018),雖然台灣尚未與美國FDA同步,鑑於上述統合分析報告認為不包含阿司匹靈的NOAC + P2Y12抑制劑的藥物組合比包含阿司匹靈的藥物組合(即VKA + DAPT或NOAC + DAPT)具有較低的出血風險及相同的治療效果,所以若患有房顫動的CKD或透析病人因急性冠心症必須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時,Apixaban + P2Y12抑制劑應該是較好的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中慎診所洗腎室  吳宗翰醫師   

【透析週報287期】常吃甜食及含糖飲料,真「傷腦筋」

Ø  過多甜食及含糖飲料有害健康早已不是新聞,長期對於心血管、肝臟、腎臟的傷害也常被提及,可是消費者仍趨之若鶩。過量糖份其實也會影響孩童與大人的大腦,更重要的是造成的傷害無法回復。

Ø  2009年一份研究顯示:追蹤17415名1970年出生的英國寶寶,每天都吃甜食的孩子在34歲時成為暴力犯的機率是其他人的三倍,經過控制多個變項之後,結果依然不變 (British J Psychiatry, 2009) 。2013年以2929名五歲孩童的研究發現:每天喝越多汽水的孩童,越容易出現諸如攻擊行為、注意力問題和退縮行為等行為問題(J Pediatr 2013)。其他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吃過多甜食與行為問題之間的相關性,但是若要以人類大腦進一步剖析因果關係其實相當困難,因此動物實驗的開展及結果就非常重要。


Ø  在小鼠及大鼠的行為觀察實驗發現,長期餵食含糖飲料對幼鼠腦部造成的傷害會導致長大成成鼠時的攻擊行為,也會對依賴hippocampus(海馬迴)運作的記憶功能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更深入的以免疫生化、病理切片和分子生物學的大腦組織研究證實:動物的海馬迴出現發炎反應、DNA受損及細胞增生減少,除了海馬迴受到傷害,非常重要的prefrontal cortex(前額葉皮質區)也出現功能異常,這些傷害造成大腦學習、記憶、空間和認知功能缺損,並導致成鼠的行為異常。

Ø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複雜的器官,簡單講:海馬迴(hippocampus)在四、五歲時發育完成,與記憶、學習、空間能力和恐懼制約有關;負責理性思考及控制情緒的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的發育在17歲左右達到高峰。所以若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攝取過多甜食與含糖飲料將對腦部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日後的記憶學習能力變差與行為異常

Ø  最後提醒一下,已發育完成的成人大腦是否就不受甜食影響呢?研究顯示吃過多甜品與含糖飲料長期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Nature/Scientific reports 2017),那麼改喝代糖飲料是否就比較安全呢?答案令人失望,飲用代糖飲料有更高的腦中風和失智的風險(Stroke 2017)(Stroke 2019)。

      
            
  資料來源:中慎診所洗腎室  吳宗翰醫師

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透析週報286期】無法控制的惡性循環

『無法控制【吃】』是包括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等等代謝問題無法改善的重要原因,它可能肇因於基因缺陷如小胖威利症,也有可能是後天的因素造成,在這議題中,大腦調控食慾的機制就顯得格外有趣和重要,科學人雜誌曾有一篇科普文章簡單介紹上述調控機制,各位不妨上網參閱該篇文章,網址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ylib.sa/photos/a.160599623989943.32484.158838894166016/1164284416954787/?type=3&theater在此借用該文貼圖並用紅色圓圈圈出重點

 

Ø  以下介紹的內容與上圖右上角紅色圓圈圈出的「過度進食---富含脂肪與糖份的食物」有關。

  

Ø  刊登在2019/6/28 Science期刊的動物實驗指出:當正常體重的老鼠被高糖/高脂食物養胖之後,大腦lateral hypothalamus(外側下視丘)原本對食慾踩煞車的神經元,在面臨高糖食物時抑制食慾的能力大幅下降(活性下降80%),形成無法控制食慾的惡性循環。雖然這個實驗無法區分是“高糖/高脂食物” 或 “肥胖”造成神經元活性改變,但大腦無法控制【吃】已是事實。

Ø  這個動物實驗除了提供未來進一步研究的重要科學證據基礎,同時也帶給我們啟發:嗜食高糖/高脂食物的習慣或形成肥胖一旦改變大腦調控食慾的功能,許多衍生的疾病就很難避免,也將增加疾病治療的困難。所以從小養成並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真的很重要

             資料來源:中慎診所洗腎室  吳宗翰醫師

【透析週報285期】越年輕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越高

Ø  相較於沒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第二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明顯高出許多,不過卻鮮少有涵蓋所有年齡層族群的大型研究,用以探討不同年紀的T2DM患者發生上述風險的差異。

Ø  2019年4月8日Circulation期刊刊出包含T2DM 32萬人及對照組160萬人的瑞典大型研究報告,在追縱5.63年(中位數)期間統計發生心血管疾病(自1998至2013)與死亡(1自998至2014)的結果發現,越年輕的T2DM患者風險越高:與對照組相較,40歲以前被診斷出T2DM的患者有最高風險,分別為2.05倍的總死亡風險,2.72倍心血管死亡風險,1.95倍非心血管死亡風險,4.77倍心衰竭風險及4.33倍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並且推估:於15歲左右被診斷出T2DM,少活12年(以下皆是指median中位數),45歲被診斷出少活6年,65歲被診斷出少活2年,80歲被診斷出則無存活差異。進一步以性別區分分析發現:相較於對照組,年輕發病的T2DM女性發生各種心血管併發症與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明顯高於同年齡層的T2DM男性


Ø  因此,越年輕的T2DM族群(特別是40歲以前被診斷出T2DM)更需要接受積極治療控制,以降低自身超過常人兩倍以上的罹患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高風險。

        

             資料來源:中慎診所洗腎室  吳宗翰醫師

【透析週報284期】青少年肥胖與心肌病


Ø  根據瑞典的一項研究,過重的男性青少年比健康體重的男性更容易罹患心肌病。這研究從1969年至2005年期間在瑞典接受義務兵役160多萬名年齡18歲和19歲男子,依照他們的身高,體重和健康數據,分為稍重、過重跟肥胖,隨訪27年後,有4,477名男性患有心肌病。

Ø  研究發現,體重稍重的男性與體重正常的男性相比,體重稍重者罹患心肌病的可能性增加至38%,過重的男性青少年發生心肌損傷的可能性是兩倍,而肥胖男性的風險增加到五倍,被診斷心肌病的平均年齡為46歲。











Ø  圖片出處:https://wukong.com/question/648290972311/

Ø  年輕人心衰竭發生率增加的原因是過重和肥胖率上升有相關。肥胖對於年輕人和早期心臟衰竭之間有密切的聯繫。身體質量指數(BMI)低於20是精瘦但健康體重範圍內的人罹患心肌病的風險較低。這風險隨著體重增加而穩定的增加,即使BMI在22.5到25之間BMI在35或以上的極度肥胖的男性,容易患有擴張型心肌病


圖片出處:http://cn.dreamstime.com/

Ø 
Ø   圖片出處:https://wukong.com/question/648290972311/
 
青少年和年輕人過重或肥胖會生活中出現更多健康問題,包括心臟問題。肥胖代謝變化(包括胰島素和瘦素)可能引發心肌病。長期暴露於高的這兩種激素,數年或數十年後可能會對心肌結構和功能產生不利。 常見的肥胖症變化,如高血壓和高血糖,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問題。

          資料來源:安新診所洗腎室   惠慎診所洗腎室  戴笠浿醫師提供

【透析週報283期】早產會增加成年期的慢性腎臟病風險


早產會增加成年期的慢性腎臟病風險

Ø  瑞典有一項全國性研究表示,早產兒會有顯著增加從兒童期到成年期間發生的慢性腎臟病風險。研究顯示,即使在37至38週出生的早產嬰兒,羅患成年期間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但隨著週數增加,風險會減弱。懷孕第三期是胎兒腎臟發育最重要的時期,其中形成超過60%的腎元。

Ø  這研究的對象是1973年至2014年期間在瑞典出生登記的4,195,249例單胎活產。發現4305名(0.1%)參與者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CKD)。早產和極早產(<28週)的嬰兒與足月兒相比前者有2-3倍的風險發生於出生至成人期間的慢性腎臟病風險。與足月兒相比, 37至38週數出生的嬰兒發展成年期的CKD的可能性增加30%。所以0至43歲的年齡範圍內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與出生時的懷孕週數呈負相關

Ø  0至9歲年齡段的參與者發生慢性腎臟病風險最高,而早產兒相對於足月兒則高於5倍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關聯減弱,但對於年齡在10到19歲之間的發生慢性腎臟病風險,早產兒比足月兒高兩倍(HR,1.97; P <.001 )。年齡20到43歲之間,早產兒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足月兒高三分之一。4305名參與者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發生CKD,(34.2%)進展為末期腎病。

Ø  所有年齡組中與足月兒相比無論男性和女性的早產兒,發生末期腎病的風險調整後仍是兩倍(HR,2.09; P <.001)。因為早產對胎兒的子宮內腎臟發育有直接影響,並未受到家庭中共有的遺傳或環境因素的影響。


 
Ø   圖片出處: https://nurse4baby.blogspot.com/2014/03/nursingbaby.html


Ø  為了保護極度過早,過早或早期出生患者的腎功能,可能要注意臨床措施:包括出生史,潛在腎毒性來源諮詢,包括NSAID和復發性尿路感染, 保持良好的控制血壓, 減少CKD的風險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貧血和吸煙以及定期監測腎功能。因為腎元數量低可能導致腎功能加速喪失。

Ø   圖片出處: http://medicarepharmabusiness.com/chronic-kidney-disease-ckd-prevalence-its-complications-and-prevention/

Ø  研究結果強調要預防早產的重要性,包括高風險孕婦的孕前和產前照顧以及減少足月前的分娩,最重要是如何監測過早出生的患者,以減少早產兒羅患慢性腎臟病風險。

          


          資料來源:安新診所洗腎室   惠慎診所洗腎室 
                                        戴笠浿醫師提供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透析週報282期】非酒精性脂肪肝與慢性腎臟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與慢性腎臟病

Ø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脂肪累積在服用少量或甚至沒有服用含酒精的人體肝臟內。早期會脂肪性變化造成脂肪性肝炎,晚期會有肝臟纖維化和肝硬化的表現。 NAFLD是全球最常見的肝臟病。全球NAFLD發生率高達25%。在歐洲,一般人發生率在2%至44%之間。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率更高達(24-69.5%).近年來NAFLD,慢性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越來越被關注。


Ø  圖片出處:肝病防制學術基金會


Ø  慢性腎臟病是一個全球性公共衛生的問題,在西方成年人群中25%以上超過65歲的人有慢性腎臟病(CKD)。CKD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有高死亡率. CKD大多數患者未到末期腎臟病(ESRD)就有很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已研究出NAFLD患者有高的慢性腎臟病發生率。機轉可能是發炎和氧化有關。ESRD病患合併非酒精脂肪肝臟病會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與初期慢性腎臟病CKD(第一,二期)的有幾項研究,但關於CKD末期(第3-5期)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關的研究很少。這研究是觀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否對慢性腎臟病進展和死亡率有關係,並觀察全因死亡率, 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病的進展率。    

Ø  圖片出處:www.ckdlife.com.tw/kidney_diseases_defail/1/E685A2E680

Ø   對象是3061例CKD患者中研究1148例CKD患者,這些患者在15年內接受了肝臟超音波檢查。平均5.4年內,NAFLD的流行率為17.9%,平均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為33.5 ml/min/1.73m2。 NAFLD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風險比(HR)2.03; 95%置信區間(CI)1.33-3.13; P <0.01],但全因死亡率(HR 0.79; 95%CI 0.58-1.08; P = 0.14)或CKD進展率P = 0.09)沒有關聯。CKD的患者也有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傾向分數分析後顯示NAFLD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HR 2.00; CI 1.10-3.66; P <0.05)。所以CKD患者中有高風險病患可能要對NAFLD進行常規檢查。

          資料來源:安新診所洗腎室   惠慎診所洗腎室 
                                         戴笠浿醫師提供        




    

【透析週報281期】咖啡因與慢性腎臟病






咖啡因與慢性腎臟病

Ø  咖啡因藏在幾種類型的飲料,主要是咖啡,茶和軟性飲料如汽水。約89%的美國成年人每天攝入咖啡因。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和死亡率很高,會有與高醫療健保成本相關。美國約有14%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全球範圍內預計慢性腎藏病的病患率繼續增加。


Ø   圖片出處: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205265


Ø  以前的研究表明咖啡因會緩慢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般人群中咖啡因攝取量與死亡率之間有相反的關係。但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咖啡因攝取量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

Ø  這個研究使用1999 - 2010年美國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分析了4863名慢性腎臟病的成人通過24小時基線飲食回憶評估咖啡因攝取量,評估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根據咖啡因來源(咖啡,茶和軟性飲料)對咖啡因攝取量進行了分析四分位數<28.2毫克/天(Q1),28.2-103.0(Q2),103.01-213.5(Q3)和> 213.5(Q4)。

Ø   結論是60個月隨訪期間,有1283名參與者死亡。與Q1咖啡因攝取量相比,全因死亡率的調整風險比為Q2值為0.74 [95%置信區間CI:0.60-0.91],Q3為0.74(95%CI 0.62-0.89)和Q4為0.78(95%CI: 0.62-0.98)(四分位數趨勢P = 0.02)。咖啡因攝取量四分位數與慢性腎臟病分期或尿蛋白之間在全因死亡率方面沒有顯著的相互作用。最後結論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咖啡因攝取量與全因死亡率呈負相關。

   

FIGURE 1 Kaplan–Meier curves for all-cause mortality by caffeine consumption quartiles.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Volume 34, Issue 6, June 2019, Pages 974–980,
          資料來源:安新診所洗腎室   惠慎診所洗腎室 
                                       戴笠浿醫師提供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透析週報280期】 C型肝炎病毒(HCV)與腎臟


 C型肝炎病毒(HCV)與腎臟

Ø  C型肝炎病毒(HCV)是最常見的慢性病毒感染,影響全世界71萬人。 HCV是屬於黃病毒科的單鏈核糖核酸(RNA)病毒,具有序列多樣化,分為六種基因型。

Ø  急性HCV感染通常無症狀或可能引起流感樣症狀,很少出現黃疸。大約20%的感染者會成功清除病毒的免疫反應,而剩下的80%發展為慢性感染,之後HCV RNA持續升高導致慢性C型肝炎。感染20 - 30年後,患者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細胞癌或死亡。有些可能需要肝移植。

 

Ø  C型肝炎病毒(HCV)和慢性腎臟疾病

C型肝炎病毒會引發混合性冷球蛋白綜合徵,這是一種系統性血管炎,影響2%的HCV感染患者,其表現包括可觸及的紫斑,關節炎,神經病變和腎炎。雖然其他腎小球疾病,包括纖維性,免疫型,膜性腎病和免疫球蛋白A腎病,與慢性HCV感染有關。C型肝炎病毒感染與慢性腎臟病(CKD)發病率增加有關,並加速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可能的機制包括HCV促進全身炎症和惡化動脈硬化疾病和胰島素抵抗的能力,導致長期慢性感染患者腎臟的免疫複合物沉積。

Ø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

Ø  C型肝炎病毒(HCV)和末期腎臟病

末期腎臟病患者透析中C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依照國家不同從3%到70%不等。所有透析患者都應在透析開始時HCV篩查(檢測抗體或HCV RNA(檢測病毒量)。一旦檢測到HCV抗體,就應測量HCV RNA病毒量以確認是否存在活性感染。

Ø  與沒有HCV的患者相比,HCV感染的透析患者死亡風險增加15-34%,有更高的住院風險,更多的輸血需求和底生活品質。 腎移植後期,HCV會有更高的急性排斥率,新發糖尿病,移植腎小球病和新發腎小球腎炎相關; 最後有排斥的風險高1.56倍,相對死亡風險為1.79倍

Ø  治療HCV感染

歷史上,HCV感染用干擾素-α和利巴韋林的療法治療。這些藥物對大多數患者耐受性差,無效,因此只有1的透析患者接受過HCV治療。後來有新的藥物,直接作用抗病毒療法(DAAs)徹底改變了HCV的管理,將其轉化為可治癒的疾病。

Ø  DAA治療期間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患者會有再激活的風險。所以HBsAg陽性但符合抗病毒治療HBV標準的患者應該在開始HCV治療前開始治療B型肝炎如果他們不符合HBV治療的標準,應在DAA治療期間和治療期間每月監測HBV DNA,因為HCV治療可能導致HBV感染再次被活化。在具有B肝核心抗體陽性的患者中,HBV再被激活的風險非常低,但肝功能檢查異常的時侯都應該繼續評估HBsAg和HBV(DNA)


 圖片出處:www.chineseineurope.com/heathycare/common-diseases/14169 

Ø  HCV在慢性腎臟病,末期腎衰竭與腎移植的患者常見,並影響臨床結果。 HCV感染的所有基因型現在可以使用8~24週的DAAS的治療,其非常耐受性,現在所有病人都有直接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安新診所洗腎室  
           惠慎診所洗腎室  戴笠浿醫師提供 




  

【透析週報279期】糖尿病腎病變(四)


糖尿病腎病變()

治療方面,如何防止腎功能退化

Ø  1.嚴格的血糖控制: 一旦出現蛋白尿,嚴格血糖控制至少2年,會改善蛋白尿或不會惡化,血糖要控制到多少,按照糖尿病醫學會建議,飯前血糖控制在80 mg/dl至140 mg/dl,由於慢性腎臟疾病的人很多會有胰島素抗性的問題,因此先把飯前血糖控制好,再處理飯後血糖,另外我們血糖機約有百分之十的誤差(例如我們血糖機測量血糖是100 mg/dl,真實的血糖可能低至90 mg/dl,或高至110 mg/dl,因此真實血糖可能介於90至110 mg/dl 之間),我們常建議對於老年人飯前血糖不要小於100 mg/dl,尤其是老年人,常常會有大小餐的問題,若一餐吃不好,很容易低血糖,低血糖會引起立即性的生命危險,因為我們的腦部只能用糖分當養料,因此血糖太低,腦部細胞會死亡,常常我們在急診室看到因為低血糖的病人冒冷汗甚至昏迷,昏迷太久造成植物人或腦死死亡的病例時有所聞。因此低血糖是會引起立即性的生命危險,而高血糖造成的併發症(如前面所述血管及神經病變)是屬於慢性的,也許出現在好幾年以後。


Ø  2.血壓控制: 目前已知高血壓控制(尤其ACEI或ARB)會減緩腎功能進展的速   度以及改善蛋白尿,血壓要控制到多少若沒有蛋白尿,血壓控制140/90 mm以下,若有蛋白尿,血壓控制130/80 mm以下,一般血壓收縮壓不希望控制在110以下,血壓太高或太低皆會傷害腎臟。

Ø  3.限制鹽分攝取: 若沒有限制鹽分攝取,會減低ACEI或ARB降低尿蛋白的影響,建議鹽分每天小於6公克攝取

Ø  4.減肥:可以減少蛋白尿

Ø  5.治療高血脂: 高血酯會增加systemic atherosclerosis(全身動脈粥樣硬化)而會增加腎絲球硬化危險

Ø  6.戒菸: 抽菸會大幅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且有研究報告顯示抽菸者的腎功能惡化較快。


Ø  7.對於低蛋白是否會減低腎功能惡化,目前未定論,蛋白質確實在身體中代   謝後會產生毒素,而影響腎功能,但是營養不良也會造成一些併發症如感染,我常建議病人不要刻意去吃高蛋白營養食品。



 
           資料來源:



中慎診所洗腎室 黃達堯醫師提供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透析週報278期】糖尿病腎病變(三)


糖尿病腎病變()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

Ø  第一型糖尿病

1.大約有2030%的人平均約15會有中等程度的微蛋白尿,少於半數的這些病人會進展至嚴重的蛋白尿
2.若使用ACEI(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RB(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這兩種高血壓種類(下面會解釋),及血糖控制良好,這些中等程度的微蛋白尿的病人微蛋白尿會改善,或呈現穩定狀態
3.DCCT/EDIC 研究報告: 對於嚴格控制糖尿病病人,平均糖尿病時間超過30年只有小於2%的病人產生腎病變(血清肌酐酸大於2.0mg/dl)或是需要透析治療。低的HbAc(三個月血糖平均值,我們糖尿病醫學會建議要小於7.0)及較低的血壓比較有機會改善微蛋白尿及減少降低GFR及降低透析的發生率

Ø  第二型糖尿病

1.腎臟方面的影響,與第一型糖尿病類似
2.UKPDS: 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研究
A.診斷後10盛行率
1.中等程度白蛋白尿: 25%
2.嚴重程度白蛋白尿: 5%
3.血中肌肝酸大於2mg/dl或需透析治療: 0.8%
B.統計上
1.  無腎臟影響: 19
2.  中等程度白蛋白尿: 11
3.  嚴重程度白蛋白尿: 10
4.血中肌肝酸大於2mg/dl或需透析治療: 2.5(沒有是適當治療: ACEI 及血壓控制)

圖片出處:www.health2sync.com/blog/post/20170514/diabetic-kidney-disease

Ø  致病機轉我大概介紹一下:

1.我們腎臟是由很多微小血管所組成,每個單位叫做腎元,每個腎臟有100萬個腎元所組成,每個腎元就相當一個過濾器一樣,當你的血壓過高時,腎元壓力承受過高時,腎元會壞掉,就好像過濾器有太多雜物時塞住了壓力會變高,於是無法過濾東西,在病理上我們叫做腎絲球硬化。上述所說的ACEIARB,可以讓我們腎元的承受的壓力下降,改善我們的腎臟功能,這兩類高血壓已經確認會降低尿蛋白,使我們的腎功能改善。因此控制血壓對於防止腎功能惡化是相當重要要的,尤其是ACEIARB此兩類的高血壓葯已經證實會降低尿蛋白及減少腎絲球壓力,對於高血壓病人是首選高血壓葯物。
2.過多的糖分和循環中的游離的胺基酸或組織中的蛋白質結合成為AGE(糖化終產物),這些AGE會引起發炎反應,產生一些化學物質,破壞我們的腎臟細胞,使得我們腎功能下降。因此嚴格控制血糖對於減緩腎功能惡化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圖片出處:http://life.tw/?app=view&n

資料來源:中慎診所洗腎室 黃達堯醫師提供 







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