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透析週報】除了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 對腎友也很重要喔~

最近流感人數越來越多、全身痠痛、高燒到40度的患者並不少見。流感疫苗是腎友必需接種的,以免感染流感後演變成有生命危險的重症患者。但除了流感疫苗,另外、肺炎鏈球菌疫苗,對腎友的健康維護來說,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流感疫苗。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雙球菌、傳染途徑可經由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或經由吸入含有此病原菌之呼吸道分泌物微粒。其侵入人體最常發生的部位在鼻咽部


肺炎鏈球菌能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冬季至春季為疾病發生之高峰期。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及65歲以上老年人,此外,慢性腎衰竭或慢性腎病、無脾臟、HIV感染、糖尿病、肝硬化、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等癌症患者,均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危險族群。近年來,抗藥性菌株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在臨床治療上也增加許多困難、接種疫苗更形重要。現在快步入冬季了、 所以腎友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正是時候

2002年統計自全國各大醫院收集的201名因肺炎鏈球菌引起之侵襲性疾病患者資料與菌株,經分析得知,發生侵襲性疾病患者之年齡主要在5歲以下的嬰幼兒(佔29.4%)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42.7%)。以肺炎最常見,其次是敗血症及腦膜炎。

目前國內肺炎鏈球菌疫苗有二種,分別為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使用白喉類毒素為結合蛋白質)、及23價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PPV23)。兩者主要的差別在於其保護的血清型、製造抗原的方法、適用年齡及施打時程不同。血清型在美國是按照其發現的先後次序來編號。


至於接種劑量及間隔,一般認為 

175歲以上從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者,接種1劑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 

275歲以上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者,則應該按照下列原則

()65歲以後曾接種PPV者,無須再接種。

()65歲以前曾接種PPV者,經醫師評估可再接種1PPV

()曾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者,間隔8週以上,可經醫師估再接種1PPV。 接種單位完成接種後,應黏貼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註記貼紙於健保卡上。

接種疫苗後應注意幾點:

一、接種後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全身性副作用極少發生,接種後如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氣喘、眩昏等不適症狀,應立即請醫師做進一步的處理。 

二、若有發燒或急性疾病,應考慮延後接種。 

三、為預防第一型嚴重過敏反應,注射後應觀察至少30分鐘,無任何不適症狀後才能離開。

對白喉類毒素 (此為PCV13結合蛋白質)過敏者,自然也不能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如果腎友對於疫苗接種有相關問題,可以與您洗腎室醫師討論作進一步諮詢,因為透過簡單的預防注射,一個關鍵步驟、就可以增強免疫力,多一份保護、 說不定可避免成為重症病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怡仁洗腎室   李凡醫師提供

【透析週報】腎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方式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方式包括飲食、藥物、外科治療與副甲狀腺介入療法
一、  飲食
     主要是控制磷的攝取。隨著腎功能的惡化,血磷及副甲狀腺(PTH)的濃度會升高,患者應該飲食上限制磷的攝取,每日在8001000毫克加工的食品磷含量都很高,飲食已新鮮食材為主    
二、  藥物治療
1.   磷結合劑
      在台灣目前是以鈣片為主,主要是碳酸鈣跟醋酸鈣。依據KDOQI,每日元素鈣攝取不宜超過1500毫克或加上飲食中的鈣含量,每日總元素鈣攝取不宜超過2000毫克
     當血鈣太高或鈣片無法有效控制高血磷時必須使用不含鈣的磷結合劑。其中磷能解( Renagel, sevelamer hydrochloride) 是陰離子交換樹脂,分子上帶有胺基,可以結合磷離子;因含鹽酸鹽,會造成輕微代謝性酸中毒。磷減樂( sevelamer carbonate) 結構與磷能解相似,但以碳酸根取代鹽酸鹽,比較不會產生代謝性酸中毒。福斯利諾( lanthanum carbonate) 為碳酸鑭,與磷離子結合成複合物,腸胃吸收率低而排出去,但研究發現鑭會在體內組織沉澱,雖然目前並無發現像鋁一樣的骨頭異常,仍需長期追蹤觀察。近年來,含鐵的磷結合劑也逐漸受到重視。

2.   維生素D治療
    統計上一般族群有2050% 維生素D缺乏,而慢性腎衰竭的族群有6080%維生素D缺乏25(OH)D為循環中主要的維生素D型式,目前建議至少維持在30ng/ml 以上。維生素D有口服及注射型,注射優於口服。目前的藥物有自然的活性維生素D3( calcitriol )、合成的活性維生素D3( maxicalcitol)、合成的活性維生素D2( paricalcitol, Zemplar) 和荷爾蒙前驅物  ( Doxecalciferol Alfacalcidol)合成的活性維生素D2( paricalcitol, Zemplar)能有效降低PTH,且較不易引起高血鈣及高血磷,同時也減少血管鈣化的問題;對於calcitriol 有阻抗性者,Paricalcitol 亦有某種程度的效果。
      根據KDOQI當磷超過5.5和鈣超過9.5mg/dl,維生素D不建議使用KDIGO 雖然放寬標準值,但鈣磷超過正常值時,維生素D仍不建議使用
3.   擬鈣劑
     擬鈣劑( calcimimetic agent ) 分為兩型:第一型直接作用在受體上使其活化;第二型作用在受體旁,增強受體對鈣離子的敏感性,即使鈣離子濃度較低也可以抑制PTH。目前有鋭克鈣(Regpara),屬於第一型

三、  外科治療
      副甲狀腺切除術建議在有症狀又合併嚴重的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一般來說intact PTH 大於800 pg/ml,可考慮手術。對於沒有症狀的患者需要接受手術的intact PTH數值目前沒有明確的準則,一般是在持續的intact PTH 大於1000 pg/ml。對於紅血球生成素有抗性或高骨折風險的病人也建議手術。

四、  副甲狀腺介入治療
      酒精或高濃度維生素D局部注射,可造成副甲狀腺凋亡。過量或不準確會造成喉返神經損傷,目前少用

資料來源:竹東安慎洗腎室  盧天成醫師提供

【透析週報】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接受切除副甲狀腺的存活率較好

20159月腎臟透析與移植(NDT)雜誌發表一篇關於切除副甲狀腺在治療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的療效,結論是切除副甲狀腺會改善透析病人的存活率,但是在腎移植的病人就沒有這樣的結果

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是末期腎病常發生的情形,它會導致病人骨質疏鬆與心血管疾病,雖然藥物治療可以改善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但是往往鈣磷偏高,或副甲狀腺機能持續升高,而導致藥物治療失敗,須進一步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parathyroidectomy PTX)

瑞典腎臟註冊機構(Swedish Renal Registry)分析透析病人及移植病人,有做與沒做副甲狀腺切除術的存活率比較;20056個病人被收進來分析,發現在透析病人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存活率的風險比值(Hazard Ratio)0.8,也就是說存活率比較高,高約20%。但是移植的病人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存活率的風險比值為1.1反而比較差


以下2圖為統計的結果。
下圖為透析病人這一群組的存活率


粗線為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存活率
細線為沒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存活率
透析病人這一群組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存活率一直較高


下圖為腎移植病人這一群組的存活率

 

粗線為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存活率
細線為沒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存活率

副甲狀腺切除術建議在有症狀又合併嚴重的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一般來說intact PTH 大於800 pg/ml,可考慮手術。對於沒有症狀的患者需要接受手術的intact PTH數值目前沒有明確的準則,一般是在持續的intact PTH 大於1000 pg/ml。對於紅血球生成素有抗性或高骨折風險的病人也建議手術。

竹東安慎洗腎室  盧天成醫師提供

【透析週報】慢性腎臟病骨病變

週有腎友跌倒結果大腿股骨骨折,除了呼籲腎友避免跌倒之外,也跟腎友聊一下慢性腎臟病骨病變。

慢性腎臟病骨病變 ( 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 ) 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研究指出,從100位透析患者的骨切片去分析,就算副甲狀腺激素正常的患者也有高達88%有骨頭周轉性問題,所以要配合其他因子鈣、磷、或鹼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e) 等數值做綜合判斷。但副甲狀腺激素仍是一個CKD-MBD重要的臨床指標。


2003年美國腎臟基金會(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發表K/DOQI 準則,建議透析患者副甲狀腺激素控制在150300 pg/ml,但是2004年加州大學利用北加州透析中心共40538位患者研究18個月,發現副甲狀腺激素在600 pg/ml 以上才會增加死亡率,因此國際腎臟病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Nephrology) 2009年的KDIGO 準則,將副甲狀腺激素的標準放寬為正常人的29倍,約為100600 pg/ml

對於透析患者而言,因為使用鋁片、含鈣的磷結合劑、維他命D3、或使用高鈣(3.5meq/L) 透析藥水,會抑制副甲狀腺激素,造成副甲狀腺低下,此時骨頭進入低週轉性骨病變,容易骨折且高血鈣的發生,促成血管鈣化以及心血管疾病,這是慢性腎臟病患最大的死亡風險。此外低週轉性骨病變和老年、糖尿病、營養不良都有相關。

根據2003K/DOQI 建議鈣控制在8.59.5 mg/dl,磷控制在3.55.5 mg/dl,但是2009DOPPs( The 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 一個橫跨歐美日的多中心、跨人種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鈣介於9.510.0 mg/dl,雖會增加心血管死亡率,但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意義,而磷跟死亡風險相關性比較大,5.0以上就會增加死亡率;所以2009KDIGO 鈣放寬到10,而磷要求低於5



總之,要減少慢性腎臟病骨病變,必須嚴格控制副甲狀腺激素到正常人的29倍,約為100600 pg/ml。鈣控制在8.510.0 mg/dl,磷控制在3.55.0mg/dl                   


 資料來源:竹東安慎洗腎室  盧天成醫師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透析週報】不寧腿症候群

最近有兩位腎友訴說雙腿會麻,像螞蟻在爬,動一動會好一點,晚上會更嚴重,甚至會失眠。疑似有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先給予維他命B12,效果不理想,改用安眠藥利福全症狀改善,但仍然須靠藥物控制,否則睡不著。

不寧腿症候群在腎友中約佔20%,並不少見,有些人輕微,有些人嚴重。主要的症狀為下肢麻、痛、及螞蟻爬的異常感覺,動一動會好一點,所以會一直動以減輕不適感,因此有不寧腿的稱呼。這些不適感,在安靜的時候比較明顯,特別是在休息或睡覺前,因此造成失眠的原因。


觀察這些人的睡眠,常會發現有不自主的下肢抽動,稱之為週期性肢體動作異常( 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 ,睡覺中每20 40 秒會肢體動一下。

2003年進一步發表不寧腿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必須具備以下4組症狀才能下診斷。

1、有衝動和急迫感想動動腿,通常腿在動之前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
2、這些腿部的不適或急迫感,會在休息的時候發生或變得嚴重,例如坐著或躺著。
3、這些腿部的不適或急迫感,在腿動一動後會暫時改善。
4、這些腿部的不適或急迫感,會在傍晚或晚上更嚴重;或僅在傍晚或晚上發生。

還有3項補充的準則:

1、對多巴胺相關的治療有效

2、會有週期性肢體動作異常( 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

3、有此症狀的家族史

治療上主要用多巴胺促進劑;有些病人是因缺鐵造成,則須補充鐵劑。效果不好的病人,可以改用BZD類的安眠藥,利福全( Rivotril ) 效果不錯;也有人用抗癲癇藥物或鴉片類藥物。 透析的病人足夠透析及控制好副甲狀腺功能也很重要。有大部分病人換腎後就改善這些症狀。如果腎友有類似的困擾,請告訴醫師,安排進一步的治療。


                          資料來源:竹東安慎洗腎室  盧天成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