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透析治療間的體重增加量多少是『理想的』?
通常自衛教文章及較舊的書籍會看到『乾體重的5%~6%』的建議值,包括腎友活動體重控制篇也是參考此建議值。然而,這樣就夠了嗎?或是須進一步深究這『乾體重的5%~6%』是對的嗎?科學證據支持或不支持此建議值?
其實多年來讀文獻報告大多以『乾體重的4%』為建議標準,因此自己若有機會說明會說「乾體重的5%~6%的建議其實是寬鬆了,雖說要控制它不容易,可是兩次透析治療間的體重增加量不超過乾體重的4%是比較好的。」這所謂的比較好是否有根據呢?
2017年根據21919位接受至少一年以上的血液透析病人 ”兩次透析治療間的體重增加量” 的研究報告指出(Am J Kidney Dis. 2017 ;69(3):367-379):相較於<4%者,(1) 死亡風險:體重增加量>5.7%的病人會增加23%(hazard ratio=1.23),(2)因為積水導致需住院治療的風險:體重增加量4%-5.69%的病人會增加28%(hazard ratio=1.28),體重增加量>5.7%的病人會增加64%(adjusted hazard
ratio=1.64)。
之前的腎友週報也曾從胸部X光檢查的心臟大小比例分析死亡風險,都是類似的觀點,不過,胸部X光檢查畢竟是每年或每半年才作的檢查,而
”兩次透析治療間的體重增加量” 是每次透析治療前就知道的結果,只要願意、努力是可以看到成果的。的確,要控制兩次透析治療間的體重增加是不容易的,但還是有不少腎友辦得到,因此,自己的努力搭配各種水份控制的技巧,將兩次透析治療間的體重增加量控制到不超過乾體重的4%,終究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中慎診所 吳宗翰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