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透析週報】李醫師,我左腳感染、你治療了一個月還是腫腫的,沒完全好耶?”

一位86歲女性糖尿病腎友、因發燒合併左下肢、包括大腿和小腿、紅腫疼痛、診斷為蜂窩組織炎。住院治療,共住院14天,臨床進步甚多。但出院後2星期、左腳背仍持續少許紅腫脹、病人時有抱怨、感覺好像感染沒完全好。後來安排踝肱動脈血壓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 ABI)檢查發覺是邊動脈阻塞疾病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家屬帶病人到醫學中心進一步做動脈血管攝影確定是邊動脈阻塞現在暫時服用藥物治療中


邊動脈阻塞疾病是全身性動脈硬化所導致的,它與其他動脈粥狀硬化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及腦血管疾病有關。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及老年是危險因子。週邊動脈阻塞會造成病患肢體缺血而產生缺血性疼痛、間歇性跛行,此階段休息可緩解,但嚴重肢體缺血會有遠端肌肉壞死的可能。急性動脈阻塞主要有五個徵兆5P):疼痛(Pain)、麻木(Paralysis)、感覺異常(Parethesia)、脈搏消失(Pulseless)、蒼白(Pale)

支持性療法除了控制和降低危險因子外、要特別注意足部護理,特別是糖尿病患,需穿保暖的襪子及合適的鞋子。這個病人蜂窩組織炎一開始找不到傷口、治療一陣子、後來發覺是香港腳在大腳趾有一小傷口、應該就是感染起源。我請她以後早晚都要洗腳 保持清潔。另外適度運動相當重要,可增加側支循環,很多病人可藉著適當運動來改善步行距離。

圖片出處: https://tw.news.yahoo.com/%E4%BB%80%E9%BA%BC%E6%98%AF%E8%9C%82%E7%AA%A9%E6%80%A7%E7%B5%84%E7%B9%94%E7%82%8E-064214548.html

治療包括藥物和週邊血管整形、植放支架或外科繞道重建手術。
通常下肢動脈阻塞的病人,會有較高比例的心肌梗塞、腦中風腹部動脈或腎動脈病變的可能。我們臨床上照顧需要考慮合併這些器官血管的檢查。
                            
資料來源:怡仁醫院洗腎室  李凡醫師 提供    

【透析週報】臉腫腳也腫、可是洗腎一脫水血壓卻又易降低、怎麼回事?

李醫師、上次洗腎是不是有多脫水份? 我老公回家躺2天,都不會走路”一位71歲患有3高的病人太太又抱怨了。她老公172公分、87公斤、外表看起來常臉腫腳腫、洗腎體重一般不會超重、但體力不好、呼吸稍有囉音。可是洗腎一脫水、血壓又易降、回家很疲累,但脫水不夠又易喘、醫護人員也難為。後來病人胸悶易喘、我建議看心臟內科。他女兒在醫學中心任職,到醫學中心看診排檢查,但排程排到一個月後,由於病人臨床症狀明顯變差,我建議換到效率較高的區域醫院檢查。區域醫院看診當天即住院。第2天就排心導管、發現其中一條冠狀動脈已75%狹窄、當場放支架。治療後病人臨床症狀明顯進步、脫水狀況也 ok。她太太也不會一直緊繃了。

冠狀動脈是輸送血液及氧氣到心臟的血管。冠心病則是指這些血管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臟缺氧的現象。若腎友飲食喝水沒控制好過勞、心裡緊張激動或進行一些較為劇烈的活動,血液輸送供不應求,導致心臟肌肉缺氧而引起胸口悶痛有時候會有左上肢痠麻、喉頭緊縮、下顎酸軟的感覺、持續幾分鐘至十幾分鐘,休息可以緩和病徵這稱為穩定型心絞痛。但有些腎友胸口悶痛實際上是胃痛此時手壓上腹胃部會有明顯壓痛就可能不是心臟痛

但在稍有活動或甚至休息時都可引發心絞痛,表示動脈狹窄程度嚴重,稱為非穩定型心絞痛、非穩定型心絞痛有可能變成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狀動脈突然被脫落的粥樣硬塊完全阻塞,可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冠心病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酯、抽菸、不運動、肥胖、營養不良和酗酒等。預防方式包括:作常規性的例行心臟檢查、生活方式調整、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健康飲食、以及戒菸。若有3高則使用藥物控制

冠心病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則可接受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進行氣球擴張術或置放支架,或考慮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倘若腎友脫水困難,稍微多脫水就不舒服、少脫點水又易喘、是否有心臟問題是需要考慮的要項



            資料來源:怡仁醫院洗腎室  李凡醫師 提供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透析週報】菌血症一定會發燒嗎?


Ø“李醫師,你說我媽媽血中長細菌,為什麼她沒發燒呢?”一位87歲女性洗腎病人因左手廔管打針處稍微紅腫,雖沒傷口分泌物,也沒發燒發冷,但因病人看起來疲累,和平常不一樣,決定還是收住院。住院期間共作6套血液培養,有5套長金黃色葡萄球菌。住院期間為了解釋病情,真的費了很多唇舌。

Ø  血流細菌感染為最嚴重的臨床感染。對身體所有器官都有威脅,嚴重者會導致病人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血液培養可正確診斷其病原菌,再使用適當抗生素治療。

Ø  菌血症是血液培養有非污染引起的細菌生長,不論有無臨床感染症狀都可稱為菌血症。菌血症可分為暫時性、和持續性菌血症2種。持續性菌血症通常為直接感染血管內血液,例如動脈瘤感染 化膿性靜脈炎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動靜脈廔管感染、及各種導管感染。

Ø  暫時性菌血症的患者,不一定會出現臨床症狀,也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治療。但持續性菌血症若不早期治療將引起敗血症,敗血症是致病菌或其毒素引起發燒、發冷、倦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意識不清等症狀。敗血症可形容是一連串不受調控的發炎反應 。 敗血性休克是指因敗血症引起的休克死亡率可達40%

Ø  這個住院病人是持續性菌血症沒錯 ,沒發燒可能是我們一發現廔管打針處稍微紅腫、早期就打萬古黴素。另外有一個可能是她的白血球數目低下,入院時只有1800/cumm 、其中53%是嗜中性球、明顯免疫力有問題,這應該是這病人燒不起來的另一個可能原因。

Ø  無論如何、打針前廔管處清洗、打針時的無菌操作仍是避免感染最重要的步驟。但護理人員敏銳的觀察和立刻的醫療反應仍是救命唯一的路徑。


           圖片出處: http://jihon.blogspot.tw/2012/09/

資料來源:怡仁醫院洗腎室  李凡醫師 提供

【透析週報】肌少症的診斷及分期

肌少症的診斷需要測量肌肉量。肌肉量的檢測,以體脂肪測定儀(BIA)X光骨質密度儀(DXA)為主。體脂肪測定儀是常見的檢測儀器,利用微弱電流通過人體,分析經過不同組織所產生的生物電阻,進而計算出脂肪與肌肉含量。體脂肪測定儀具有方便及無放射性的優點,但是檢測結果易受操作者與受試者的因素影響,準確性尚待加強。研究顯示,與X光骨質密度儀相比較,體脂肪測定儀易低估體脂肪量 X光骨質密度儀(DXA)較為熟知的功能為骨質檢測,診斷骨質疏鬆。但是除了能準確測得骨密度,X光骨質密度儀利用兩種能量的X光,也可以分析骨頭、肌肉及脂肪的吸光率,進而計算出脂肪量及肌肉量

肌少症依肌肉量、肌力、生理活動減少的程度分期。依據分期,可以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及設定康復目標。
1.         肌少症前期: 肌肉量減少。其他項目無異常。
2.         肌少症: 肌肉量減少。肌力或是生理活動減少。
3.         重度肌少症: 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少。且生理活動減少。

慢性腎臟病患合併肌少症的治療

性腎臟病患是發生肌少症的高危險群,而且有年輕化趨勢。近幾年研究發現,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肌肉量減少的原因,較一般病患複雜,其中包含泛素-蛋白酶體系統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負責在細胞內分解蛋白質)異常,發炎,代謝性酸中毒,以及胰島素抗性等賀爾蒙異常。

1.         肌力與體能訓練 : 研究顯示,接受肌力訓練,病患的發炎指數(IL-6 and CRP)改善,體能也改善,但對於肌肉量增加則效果不顯著。至於透析中執行體能訓練,研究顯示骨骼肌的細胞型態改變,萎縮的肌纖維減少,第一及第二型肌纖維則增加。另一個研究則發現,病患在透析前執行原地腳踏車(Cycle Ergometer)訓練,可以改善病患的肌力,疲倦感以及活動力

2.         營養補充: 營養補充可以改善病患的熱量及蛋白質不足。研究顯示,營養師於固定時間巡診配合規則口服營養補充品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血中白蛋白過低。至於食慾相關的賀爾蒙,包含低劑量生長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 飢餓素(ghrelin),瘦素(leptin)及黑色素皮質素(melanocortin),都有大型臨床研究證實療效。

3.         男性睪固酮(testosterone): 過去睪固酮補充治療(testosterone replacement therapy) 使用典型性腺低下(classic hypogonadism) 患者,近來,有許多老年退化相關及代謝症候群等,都發現可能與血液中睪固酮濃度偏低相關。洗腎患者就是睪固酮濃度低下的高危險群。研究顯示有約三分之二的洗腎病患,血中睪固酮濃度低於正常值。少數研究發現,每週服用 100 mg 的男性睪固酮(nandrolone) 連續24,可以增加肌肉量,但需要更多研究以確定其效果及安全性。

4.         治療代謝性酸中毒及鈣磷異常: 治療酸血症可以減少慢性腎臟病患發生肌少症。適量透析可以改善透析病患酸血症,而口服補充NaHCO3也可以改善病患營養及增加肌肉量。一個針對腹膜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在改善代謝性酸中毒後,病患平均增加2 Kg體重且肌肉量增加。治療酸血症改善營養的原因,可能是影響了泛素-蛋白酶體系統,減少胰島素抗性及增加腎臟的1α-hydroxylase 活性而增加了活性vitamin D3的產量。研究顯示,補充活性vitamin D3可以改善胰島素抗性及減少泛素-蛋白酶體系統活性。病患接受靜脈注射活性vitamin D3( 1,25(OH)2-vit D3),在未產生PTH情況抑制下,改善了糖分不耐症,胰島素抗性,低胰島素血症及高三酸酐酸症。但到目前為止,並發現補充活性vitamin D3可以增加肌肉量。

5.         改善胰島素抗性: 動物實驗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肌肉量下降與  insulin/IGF-1 比例異常相關。因此,需找出病患可能產生胰島素抗性的相關病症並加以治療。



結論
慢性腎臟病患及透析病患是發生肌少症的高危險群,建議應早期診斷肌少症,並與照護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新竹安慎診所腎臟科  李佩賢醫師 提供